一 拉片单
二 西部片的脉络
三 科幻片的脉络
四 向宫崎骏致敬?
五 我为什么喜欢《快乐的大脚》
六 感官刺激
七 垄断影院
补一 可怕的商业机器
补二 缘起
非学术,老调重弹。
一 拉片单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最初是在www.allmovie.com上看到《阿凡达》的条目下有一个相似作品的单子:
Battle for Terra/塔拉星球之战 (2007, Aristomenis Tsirbas)
Dune/沙丘 (1984, David Lynch)
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 (1999, George Lucas)
District 9/第九区 (2009, Neill Blomkamp)
The New World/新世界 (2005, Terrence Malick)
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 (1990, Kevin Costner)
The Matrix Revolutions/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2003, Andy Wachowski, Larry Wachowski)
我居然看过七部中的六部(只有《新世界》一直找不到下载,但我看过它的动画版——《风中奇缘》,凑个数吧),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资格对《阿》发言的。犯懒一直没写,拖了一年,惭愧。下面会提到片单中的几部片子,还会提到一些别的片子
Avatar,阿凡达,还没进电影院,就听了两个耸人听闻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某穷困潦倒的留欧文科男。留学,还文科,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住在阁楼上穷困潦倒呕心沥血肝脑涂地的瘦弱形象。我所说的这个文科男外形圆滚滚,但是荷包也不算鼓。就是他,在年底发薪之后才举着荷包排出几枚欧元去看Avatar,看完之后就得了失心疯。不仅疯狂在qq、msn、开心网鼓吹并强迫大家去看,还说动了同住的哥儿几个,大家决定集体团看第二遍。
第二个例子是个对“科幻”、“数字”、“外星”等关键词毫不感兴趣的居家女。在居家圣诞假期中,和老公去看了2D的Avatar,看完之后也得了失心疯,强迫老公又买了一张票去看3D的。这电影可不是一般的长,一场有166分钟啊!还不准上厕所,还不得憋死在电影院。
买票的经历有点意思,买完票去买3D眼镜,一张早场票8欧,一幅眼镜50分,心里一动,仔细看包装袋,果然看到“中国制造”的字样。等影片开始放映以及最后一名观众进场后,我们发现,卖票小姐把所有的差位子都很有艺术性地卖掉了
以下转贴一篇文章,文章很长,所以在转贴之前,我要罗嗦一下,为了方便阅读:
看得出来,文章的作者(应该是圈内人士)对阿凡达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文章言辞激烈,甚至有些肉麻。
但是如果仔细看这篇文章,会发现作者并不是肤浅的吹捧,而是相当相当专业的。
重要的是,作者在分析的同时,还点出了中国电影的死穴,这是很多人意识到但又无法说出的东西。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只要别太在意作者那近乎癫狂的情绪,这篇文章还是非常清晰和客观的。(很奇怪,癫狂和客观同时出现在一起。)
文章前两段,就是负一和零,这两段读者可以自行跳过,因为太吓人。(本来我想直接把它阉割了,但是是转贴,要尊重作者,就算了。)
文章很好的诠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电影有成为“世界之王”的潜质?为何总是他?
为什么世界票房巅峰的电影,其故事都不会太新潮和复杂?为什么《黑客帝国》《第九区》这样“惊为天人”的创意却不会成为“世界之王”?而为什么像《变形金刚》这样也很简单的故事,却被人讥讽为特校脑残片?
好了,看看作者怎么说。
(发在1月8号南都周刊上~这里是木有删改过滴版本...)
十四年,等待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泰坦尼克》华丽地淹没在钱堆中之后,詹姆斯·卡梅隆由“世界之王”摇身一变成为“跳票之王”,一边埋头拍摄纪录片,一边时不时地施放有关一部“科幻巨制”的烟雾弹,一次次在影迷心中掀起期冀的波澜却又一次次理直气壮地放了大伙儿鸽子。好在这位以严苛冷血和完美主义闻名的大导演并未让苦苦追随多年的粉丝们失望:2009年末,花了五亿美元的“史上最贵”影片《阿凡达》终于姗姗来迟,甫一露面便引爆了影迷们激动到几近语无伦次的呐喊——“电影的新纪元到来了!”
“阿凡达”一词来源于梵语,原意为印度神话中“神之化身”;后来被引申入网络世界,用于指代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形象设定。这个亦科亦幻的名词无疑十分符合卡梅隆本人的口味:毕竟卡梅隆从童年时便对科幻小说有着近乎痴狂的热爱,而在他还是卡车司机和外卖小子的岁月里,《星球大战》的横空出世已在他心中种下了一生的梦想——拍摄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
《阿凡达》的剧本初稿完成于1995年
一部关于未来的电影,萦绕着过去情境,你可以看见滚滚而来的生命,战争与爱情在特效的衬托下无比恢宏,在震撼和震惊的尽头仿佛看见了历史的维度。
当地球的子民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切重生繁盛,一切面临毁灭。
在战场上失去双腿的杰克延续同胞兄弟的工作,他以另一个躯体奔跑穿梭于原始森林,与飞龙翱翔,与公主相恋。凭直觉而行动,听从内心的声音,用眼神去交流。
这是一个带有浓重英雄主义的梦,故事情节是典型的好莱坞风格。只是,看到无情的机器摧毁了生命树,纳维人的灭族之灾已是覆水难收之时,我的手被自己咬出了牙印,浅浅的血痕。
遍地开花的死亡与战火,脆弱坚韧的泪水与拯救,世界已经走近一个极限,再跨出一步,一切变为疯狂的毫无人性的屠杀。我似乎看到了数百年前被驱逐的印第安土著,看到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看到了越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看到了人类的残忍与屠杀的光影,却也看到了摇曳的生命树下生生不息的爱与希望。
一部科幻片,但一切都是真实的,或者说很多都曾相似真实的发生过。
它们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历史上,物竞天择
昨天特地跑到香港去看阿凡达IMAX 3D
之前还在犹豫有没有必要
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看的真的很过瘾啊!
那种身临其境的逼真感 让我有了想去看第二遍的冲动!
不得不说它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在香港上映了半个月之后的中午场依旧是座无虚席
还有放映完的全体鼓掌也足以证明大家对它的喜爱
我一般很少讨论影片中映射的社会或者政治问题
所以我还是只想单纯的聊聊Sully和Neytiri命中注定的爱情
一个是双腿瘫痪的老兵
一个是Na"vi族长的女儿
两个人因为一个计划 一个克隆的Na"vi人
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对Sully来说这无疑是幸运的
双腿残废早已让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而成为Na"vi人后便能重新奔跑
他完成了一次重生
只是这样的重生带来的好处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先是被那双腿和那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美景所诱惑
逐渐的失去了自我 连他自己都不知不觉的意识到
那边的世界才更像是真实的 而原本的世界却更像是梦境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爱上了Neytiri
而对Neytiri来说从他闯入自己的生活开始
这一切似乎就已经是安排好的
阿凡达,即使梦想不能成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ieye001.com/pianku/aid-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