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
他那么苦,为什么却从不告诉任何人?
在他同事的眼中,他绝对不是一个会去住地铁洗手间和教堂的人
他让别人觉得,他和他们是一样的,拥有相同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他得到了尊重,而不是同情~
一遍遍的和同事朋友谈起自己的悲伤故事
沉浸在自己的不幸当中
也许最初会得到同情
但他们始终无法体会你生活的痛苦
最后其他人会渐渐的远离你
幸福也随即离开
不要说
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不是倾诉过,生活就会无缘无故的好起来~
在我每次想要变成祥林嫂的时候
总会提醒自己:
你本可以做一些让自己靠近幸福的事情
Christopher Gardner : [to his son] Don't ever let someone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that you can't do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CG:I am the type of person if you ask me a question and I dont know the answer,I am gonna tell you that i dont know.
but i bet you what...i know how to find the answer and i will find the answer.
《当幸福来敲门》,这个名子翻译得糟糕到极点,根据原文的题目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以及电影中很多男主角奔跑的镜头,我把它叫做《奔向幸福》。
像很多人认可的那样,这是一部立志片,它仿佛在向每一个观看者暗示: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努力,足够能坚持,幸福最终会来临。而男主角在被告知成为一名证券人时,其表情和举动令人感动,令人为之幸福,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盼望这样的时刻,不少人也经历过类似的时刻,那么,重温这样的镜头,无疑是勇气与毅力的催化剂,因为观影者总会试图将自己认同为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从另一个角度讲,男主角的言行无疑为每一个求职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他聪明,随机创造机会结识高层;面试的样子极容易让人想起现实中作秀又似乎不可避免的场面;说话时总是微笑。
也许,这是个在恰当的时候应该看的一部恰当影片,也不知自己怎么就选了这部下载了下来。比起最后喜剧的结局,更值得记住的是中间的各种艰辛。
你是在什么状态下看这部电影的?
是和恋人手拉着手在电影院甜蜜共享,还是一个人宅在昏暗的房间里独自欣赏?
是下了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随意看看,还是和同样郁闷的朋友相约一起寻找安慰?
我们中的大多数,终日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里打转,每天踩着时间点做该做的事情,生活的现实和现实的生活一起打磨掉你曾经怀揣的梦想。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瞬间,或许是因为一首诗一段文字一句歌词一部电影,或许仅仅就是脑子里的一个激灵,让你突然想放下所有的事情。去旅行,去读书,去参禅,去悟道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前段时间流行的国产电视剧《奋斗》。比起那部奋了半天其实都是逗的《奋斗》,这部电影显得是那么的朴实和真切。我以前一直以为威尔·史密斯的演技待考,看了这部电影,我开始把威尔·史密斯放入到“演技派”的大名单中。电影中的小演员也很出色,很可爱。一对父子面对人生中的困境,表现出十足的坚强。每次史密斯把儿子送进幼儿园后,他在窗口再一次的观望,都显得那么的孤独和不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出现在地铁站,史密斯想方设法的哄着自己的孩子
1.车站洗手间里
因为支付不起房租,带着孩子睡在车站洗手间里,半夜有人撞门,为了不吵醒孩子,克里斯捂住了他的耳朵。而他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因为落魄产生的屈辱感流下了泪水。
2.收容所
无家可归的父子俩,每天赶在下午五点前去收容所排队,因为一个人插队差不多领不到食物和床位,克里斯激动地与插队的人吵起架来,好心人目睹事情经过帮他证实,最终拿到最后一个名额。还有一次赶公车途中把孩子的“美国英雄(队长)”弄丢了都不及捡,而此时温饱的压力大于精神寄托,仅管孩子一直在哭,也只能透过窗玻璃
当幸福来敲门:幸福是“逼”出来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ieye001.com/pianku/aid-1529.html